通过花灯感受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机械之美
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丰富多样,由于地域辽阔,地貌复杂,加之交通不便,导致文化难以交融,地域之间的风俗与文化逐步自立门户,封闭起来。随着时代变迁,历史更替,每到特定的节日或者纪念日等,人民的热情变得沸腾,各地的能工巧匠们发挥出各自特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许许多多让人惊叹的作品。
一、雅俗共赏
时代着急地向前迈步,动力机械代替大量的人力,制造出大批廉价的物品来满足条件有限的百姓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手工艺人在呼吁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之时往往对机械化生产在一味地关注经济效益而忽略产品的生命之美而嗤之以鼻,机械化生产有其存在的意义,传统也有它值得我们研究和发扬的价值,为了加深现代与传统的联系,我认为保持中立的设计师们也应当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将这些传统文化重新拾起,融入我们的现代设计之中,人们看到传统与现代化共生的新气象,使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化机械大生产之间的关系达到平衡与和谐。
1.花灯之美
花灯,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也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又名灯笼,彩灯。“彩灯是伴随着民间的风俗、民间的艺术而流行,它与民俗生活紧密相关。”在农业社会中,花灯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照明工具,制作和燃放花灯也是某些节日庆典中主要的娱乐活动。花灯不仅造型丰富多样,还具有地域特色,例如重庆花灯,泉州花灯以及潮州花灯等都各成一派,它们各自持有异于他人的制作工艺或花灯游戏。重庆的秀山花灯是一种集歌、舞、戏剧和民间吹打于一体的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泉州花灯以独特的无骨灯工艺名扬天下;潮州花灯最早是以竹作架,用绢绸裱成空心人物,表面淡施粉彩,描绘衣饰,夜间灯火点于其中,透照出来,绰约动人。围绕着花灯,人们还创造出许多有趣的游戏,元宵猜灯谜,放河灯等。花灯的内在之美体现在它的内涵和手工艺人的心灵手巧上,首先它秉承了汉族人民的传统习俗,不仅为农业社会下的人们提供夜间行事的方便,还给人们带来了浪漫和希望,其次每一个花灯都是匠人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双手一点一滴创造出来,因此仔细观察每一盏花灯的边角都可以看到生命的痕迹,这是一个将美好融入汗水的记忆;它的外在之美体现在它各式各样的造型,各种不同的材质与样式加之缤纷的色彩,在蜡烛的微光下,隐隐的绽放出沁人心脾的彩色光华。只为点燃节日美好的氛围,手工艺人恨不得将世间所有的美都寄托在花灯之上,它所体现出古代民众对美的理解便是无穷的价值。
2.金属机械之美
动力机械制造的发明为大众提供了便捷,机械工程的大力发展促使了工业革命的爆发,全面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是现代社会与封建社会的重要转折点。为满足不同的动力功能需要,不同机器的构造具有随意性,包括部件与零件的种类以及数量都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Todd McLellan是一名加拿大摄影师,他新的摄影作品便是拆解了许多古老而精密的机械,比如宾得相机或打字机,然后将所有零件以规整或动态的形式排列起来进行拍摄,让人们感受每台机械被拆分后所展现出的零件之美。这些零件的出现既是精心安排的也是随机的,它的精心安排体现在功能上,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功能,功能是人们赋予以及需要的,为创造新功能,不得不使用相应功能所需的零件,而零件的需求量和种类也是随机械运作方式和功能的不同进行采纳;它的随机性体现在不可预知上,由于每个机器都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在制造出这台机器以前,发明家无法估计即将需要的部件和零件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地实验和使用经验的积累下,才能逐渐成形,只有在这时候,发明家才知晓他所运用到的零部件情况。但除了发明和制造者以外,消费和使用者们更是无法想象每一台机器内部的奥秘,只有像Todd McLellan这样将每一个机械拆分成一个个零件进行归纳,这些内部的秘密才会被知晓,从而引发人们不自觉的思考。机械的内在之美在于它日夜不休的为人民大众编织生活,虽然它本身看似冰冷和无情,但它创造出来的温暖包围了整个人类社会,提供的便利照顾到每一个平民,是我们未来生活的希望,是我们适应环境的工具,是替代辛苦和汗水的微笑;它的外在美在于它的形态规范,简洁,各零件之间严密的契合,形成一个整体,强调逻辑性与规范性,是靠技术精密结合的运动之美。
3.概念结合
这是一种情感与技术的融合,情感属于感性的范畴,技术与逻辑属于理性的范畴,阿恩海姆曾表示:“那些专注培养自己感性认知能力的人,尤其是艺术家群体,绝大多数人不认可理性认知,认为它属于艺术的对立面;相反,从事理性思维的行业里的人,又认为理性思维是超越了一切感性思维的活动。”理性和感性被从事技术科学的工作者和艺术家分裂开,互不干预。“在认识世界的时候,他们(哲学家也就是‘智者’)认为材料是一堆杂乱无序的个别实例,缺乏一般普遍性,因而,感性只是低级认识,这种思维模式是不完善的,只有理性才能发现客观规律,找出普遍性和特殊性,它能给予世界秩序,是一种高级和完善的认识。”“感性与理性,知觉与思维,艺术与科学等一系列的二元对立也得以形成。”富有情感的手工艺与机械标准化生产便产生了矛盾。现代设计发展已迈向多元化,设计师们想尽办法地打破一切现有规律和固有思维,为自己立足个性找寻突破口,包括将两者不相干的或处于对立面的事物融合或比较,欲产生新的效果。如:华人设计师靳埭强致力于中西文化融合的设计,将中国元素与现代西方元素相融合,既可以很现代很西方,也可以很中国,他2007年曾在首都师范大学开设学术讲座题为《现代设计-中西文化的互融》鼓励设计学者不要脱离自己祖国的文化。他在《周末画报》的访谈上说道“其实是他们(西方人)有他们自己的文化,我们有我们的文化,既然我是中国设计师,要多用一些中国的东西。”所以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我们中国设计者面临的新的考验。艺术界之外,技术与科学门类中也存在许多例子,如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对治疗疾病有着更好的效果,将不同性质的水果进行杂交后会抵消了两种水果的缺点,产生中和二者的优点的新品种等,这些成功研发的例子皆在行业中取得新的进展。
同样,在近代机械取代了大量传统工艺的现象使机械生产与手工艺制作形成对立的局势,一方认为手工艺才是感情的载体,没有了感情的物品是没有灵魂的,它使我们生活没有生气。另一方认为机械生产是技术与理性的美,逻辑才才能让世界规律的运作。他们就像拽着直线的两端,永不相遇,其实他们只要拐个弯朝对方走去,那么直线就能形成一个完美的圆,这便是融合的意义。分裂也好,结合也好,都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思考过程,它们的分裂不过是历史阶段中的必然。但是种种二元之间,如图形与语言之间,只有表达方式不同,绝没有根本的不同,都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绝没有贵贱、轻重、主次之分。同样的,手工艺与机械标准化技术亦没有孰轻孰重,孰贵孰贱之分,二者皆有长处与短处,若将两者之美结合起来,也许会产生新的效果。
二、物随赋形
现代平面设计的边界模糊不清,不再只是纸上谈兵之事,称作视觉传达设计更为确切。将平面图形立体化或将实际的立体物品平面化亦是常有之事。“文化是创意和创新最基本的灵魂”。利用花灯之造型以平面图形方式表达,让人们从二维图像中体验三维图像所带来的视觉刺激,又能从三维图像角度体验二维化的图形美。花灯是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是手工艺时代的产物,体块造型独特且丰富,图形与空间感强,是复杂的几何体,与现代图形语言有异曲同工之妙,将花灯的特点与现在金属机械有逻辑的结合是本次试验设计围绕的中心。“设计总是受到时代、政治、经济、阶级、习俗、技术等等的影响也同时创造着历史在延续与变革中我们依赖于传统的营养也努力挣脱束缚向未来。”传统文化再设计,是将传统文化置于现代社会普遍认知基础上的一次反问,亦是对传统美学以新的定义重新介入,使认知沉默社会群体对于事物重新接纳“从传统的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的角度来认识我们民族的特点。唤起对今天设计继承和发展的观念的重新思考。”学习中国传统图案造型,从而获取广泛的素材的内容,不只局限于传统的某类或者某一个体特有的形、色彩模式,它还包括与各民族相类似的形式感,甚至包括一些抽象的意义和相似的信仰。所以在设计实践中,先从传统花灯的外形特征寻找规律。
花灯是以骨架、灯身和光源三部分为主要组成部分,而图形化的花灯重点在于表现其骨架结合的外形和轮廓。在收集大量不同的花灯形态同时,针对几何形态的悬挂式花灯外形进行剖析。将平面化的花灯造型特征以花灯骨架为基础而统一细分为挂顶、中主体和下流苏三大部分。灯身为主体部分,挂顶的作用是满足悬挂需要,在花灯的顶部作钩状物或者环状物来契合悬挂之处,花灯顶部装饰方式简洁,是为连接挂钩和灯身,它以功能为主,装饰为辅,通常做镂空,使空气进入灯身内部为火烛提供氧气。灯身为花灯造型的主体部分,根据各类喜好和需要,其造型丰富多样,通常以几何形拼接成多面体内部燃烛,外表绘制各种字画、花鸟、人物、故事等。流苏是古代花灯必不可少的装饰,通常作于底部,部分根据造型的需要,分布于灯的挂顶和灯身周围。花灯通常作用于室外,在张灯结彩的日子里,微风拂过,彩灯上的流苏随风飘逸,甚是优美典雅。
其次将收集的花灯造型图形化,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花灯的轮廓,借以用图形化的语言来表现花灯的华丽与璀璨,尝试着用现代表现手法重塑传统民俗工艺。传统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而平面化的花灯一般也只考虑将绘画、剪纸稍加改变以做创新。图形化的花灯参照花灯的外形,以平面图的表现手法,模拟三维的透视效果,块面化,色块化,最终图形保留了花灯原本的外貌特征和色彩特点。积极兴奋的调研工作随即展开,收集大量的机械和零件的图片,分析其造型特点,运转原理以及零件之间的衔接规律,零件是组成机械的单个制件,是机器制作的基本构成元素,在机械运作过程中最原始的单位。机器的运作也就是一个个细小的零件之间的协同运作,其中,齿轮便是链接不同器件的桥梁,轮缘上有齿能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将收集来的机械零件描绘出来,突出机械的造型特点与体量感,再将描绘好的机械零件以机械固有的衔接方式围绕着花灯的总体形象进行同构,不拘泥和局限在花灯的细节装饰和绘画内容。小小的齿轮彰显的极强的能量,把极富动能的齿轮组成在传统认知下极具文人气质的传统花灯,不仅仅是种突破以往的尝试,更带给花灯无尽的能量与活力。齿轮围绕一根贯穿灯笼的主轴有序的排列,齿轮间的齿口相互咬合,显得紧密合一,数个巨大的齿轮组成灯笼的中主体,花灯下方的流苏用类似抓钩的零件构成。整个花灯的形象呈现出极强的现代感和机械感,好像有无数的能量正将当下与传统紧紧糅合在一起。最后为机械花灯上色。民俗色彩讲究场景,标丧言喜,以色寓意,颇为讲究。民间传统花灯常饰喜庆,色泽鲜明,五颜六色。而机械的来临初始,自带清冷,虽不差别生产,这种动力膨胀带来的物美价廉是亲民的。一直以来,机械生产与手工制品的争夺战和批判性文字频现,认为它是手工艺品潜在的危机。艺术需要百花齐放,冷暖协调,相互彰显,更能挑起大众的精神张力。从手工艺的暖,到机械的冷,为机械花灯变换出三种色彩节奏:遗忘的锈色、孤冷的蓝灰和斑斓的彩色,锈色意在表现出铁与空气融合所弥漫出的嗅觉感,蓝灰色意在表现花灯的机械所给人的冰冷和理性质感,彩色方案意在体现出花灯原本的炫彩与喜庆之感。三者交错闪耀,体现时代的欣欣向荣。
总体来说,传统再设计已成为风靡设计界的常用主题,新晋设计师从被动到主动的迎合,历史上存在的问题和逐渐显现的社会问题对传统文化建设提供更多实证经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传统设计意在贯穿文脉,立足社会。“当代文化表明,物质文化的发达与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之间并不矛盾,物质文化越是发达的民族越能体味到传统文化的可贵,这是值得当代的图形设计者深思的。”
根据设计实践过程以及展览时与观者对经验探讨,传统再设计已经逐渐成为自我文化检验方式:
1.打造隐形的文化堡垒,集中维护有形和无形的民族文化遗产。
2.秉承文化、以设计引导,横制颓波,同时为其他设计学者提供可靠的材料。
3.各民族生存经验,歌颂的故事和千年不朽的诗经,发挥视觉语境,传扬文化遗产,提高文化自信。
原文网址,转载请注明出处://www.didiaoya.com/smcd/1019.html
文章关键词:花灯,彩灯
上一篇:自贡彩灯的市场潜力和影响力有多大?
下一篇:自贡彩灯/自贡灯会创意之百年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