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彩灯体现了中国人的哪些民俗文化情感?
大部分中国人的情感结构来自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因为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解构着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逐渐失去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因而引发了人们对来自何方的遥远回忆,传统文化成为了其最后可以退守的精神家园和情感慰藉。而彩灯作为传统文化和民俗艺术的结晶,为广大人民所创造和传承,广为人们所喜爱。
一、自贡彩灯与节日情感
什么是情感?情感是因触动情绪而引发的感受,情感是人与人之间、与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主观和客观的产物。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在《文化分析》(Cultural Analysis)强调的“情感结构”是一种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和有机的东西,即始终处于塑造和再塑造的复杂过程之中。它是一种在特殊地点和时间之中对生活特质的感受,是一种特殊的思考和生活的方式。正如他所说:“新的一代人将有其自己的情感结构…新的一代人将会以其自身的方式对他们继承的独特世界做出反应,吸收许多可追溯的连续性…”
其实文化始终都在不断形成的过程中的,而情感结构也是处于不断形成的过程里,它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有了自己主观的思考和情绪。
在传统的节日文化中,大部分中国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情感结构。因为自古中国就是农耕社会,人们的生存方式与时间紧密相连。人们信奉着季节变化是上天的力量,因此以不同的祭祀方法表达对天神的祈福,形成了祭祀岁时的传统。由于怀着对上天敬畏和渴望的情感,所以现在的节日与传统的祭祀有着紧密的关系。因其顺应不同祭祀形式而流传下来的习俗,形成了现在节日中的不同文化形式以及民俗活动。
自贡,取自自流井和贡井之首,是一个因盐兴盛的城市。自贡有两千多年的井盐生产历史,在这时间里逐步产生了许多与井盐文化相关的传统节庆民俗文化,而这些文化与其他井盐文化现象一道,形成了自贡文化的根。清中期开始,因自贡井盐贸易,大量的盐商富贾云集于此,由于盐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造物技术的成熟以及思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人们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丰富的精神生活。自贡彩灯以手工制作为主,经千年传承至今,因其地域性彩灯节庆文化逐渐兴盛,其所带来的的文化慢慢有了满足精神生活的功能,同时也具备了心理寄托、精神教化等功能。自贡彩灯成为了自贡春节、元宵节庆必不可少的物品,代表了曾经的远古祭祀活动,渐渐演变成某些社会生活的特殊行为,并且有了象征的意义以及民俗文化。当人们把彩灯当作生活精神文化或者表达其节庆民俗意义时,彩灯也成为了民俗文化的表征物质。
二、自贡彩灯的审美情感
中国人民喜爱的红色成为了社会民俗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色彩。中华民族以偏爱红色闻名于世界,在国外甚至有“中国红”的称谓,红灯笼成为了在海外中国节庆的喜庆象征,海外游子在节日期间,看到红色的灯笼都会被带出一种浓浓的思想情感。然而在自贡彩灯文化中,色彩更是吸引观赏者的重要因素,在大家观赏彩灯的同时也同时被它的多种色彩吸引。为了能够体现喜庆的氛围,灯会多以红、橙、黄等暖色为主要的色彩构成。
唐宋以后,自贡的经济和工业逐渐发展,城市逐渐繁荣,人们不断变化的文化口味,也使彩灯艺术更加世俗化、社会化和审美化,使其呈现出文化整体意义的历史进步的趋势。千变万化的造型在彩灯艺术中出现,也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无限憧憬,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情景的审美和理想追求,同时激发着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对于自贡的彩灯艺术创作,不仅仅设计者参与,普通民众也可以参与进来,使其成为了民众自发的日常自娱自乐的活动。因此,民众可以展现最大的自我创造和表现能力,并且把这样的创新投入彩灯设计之中。人的欲望和激情被激发出来,不断地投入创造,同时也推动了当地彩灯艺术的发展。这些不同的民间艺术彩灯创新想法也同时被被民俗观念包容,使人更好地理解,并融入新的民俗生活中,也成为了吉祥寓意的代表和大众审美的一部分。这也证明了民俗文化的包容力。
自贡的彩灯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当地人们了解自己的节庆民俗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对民间艺术的审美,也让他们认识到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性,增进对自贡彩灯手工艺的非物质性遗产的保护。
自贡彩灯——中国人的民俗文化情节
三、捆扎技艺情感的传承
在自贡的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盐”的存在,其影响着自贡当地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技艺。自贡的井盐生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步是凿井,第二步是取卤水,第三步是运输卤水到煎盐。这三个步骤分工明确,程序繁复。虽然自贡及周边拥有着大量的井盐,但是制盐工厂却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城镇里面,为了进行长途的井盐卤水运输,盐业工厂需要制作管道,而这些运输卤水的管道却成为了自贡彩灯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古代,自贡人需要把木头或者竹子加工并捆扎成管道,从而进行卤水的运输,在不断试验和捆扎中,当地盐工学会了成熟的盐管捆扎扎架工艺,也为后来彩灯艺术制作的捆扎技艺奠定了基础。早期,盐商们通过捆扎工艺,衍变出一些通过精细捆扎的碗、碟等瓷器组成的手工艺品,其图案可组成“福”“寿”等字样,并且开始用于富商家族的祭祀、生辰或者庆典中,致使商人们开始攀比各式各样的捆扎手工艺品,带给盐商们极大的精神满足感。
由此民间手工艺人把生活中常见的瓷器材料或者废弃材料,通过精细的捆扎,做成了各式各样的工艺细致的彩灯装饰或者彩灯灯组。这些捆扎技艺并没有采用任何黏合材料,只是通过捆扎工艺制成,这也成为了自贡彩灯独特的标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由此可见,自贡的盐文化与彩灯文化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盐文化不仅带给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的民间艺术发展。
自贡彩灯制作技艺有传统渊源,因为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让传统彩灯手工艺逐渐式微,其制作工艺也分为了“传统派花灯”和“现代派花灯”。“现代派花灯“则由不同的美术专业工作者、工人、当地居民等一起,通过现代科技工业,在传统花灯的基础上进创造。而“传统派花灯”捆扎手工技艺通常由师傅带徒弟或者子承父业两种方式进行传承。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捆扎技艺,还有传承的情感。笔者采访了瓷器灯手工捆扎技艺人万松涛先生,他是自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父辈传承下来的捆扎技艺,以及家族对彩灯的特殊情感,让瓷器灯捆扎成为了所有制作技艺中最独特的一门技艺,展现了自贡人创造的独有的立体造型技术和捆扎技艺,丰富了原有的彩灯制作工艺,瓷器灯手工捆扎技艺也成为了每年自贡灯会最大的特色。所以不管是通过盐工管捆扎扎架工艺,还是后期民间艺人所传承的瓷器捆扎技艺,都组成了自贡彩灯的工艺文化,将一代代人的情感回忆以一种大众所能接受的方式传承了下来,形成了自贡彩灯工艺文化的一部分。
四、彩灯材料情感的传承
在古代的灯会中,彩灯的制作材料出现两种形态,一是宫廷所用的奢侈性材料,二是民间灯会所用的实用性材料。通常在宫廷或者官府的灯会,彩灯的材料昂贵精致,一般多用玛瑙、玉石等做装饰,用金银镶嵌的线做连接,这样的彩灯通常造价昂贵并且易碎。而民间灯会和地方的彩灯多用竹、木、藤、麦秸、纸、绢、丝、布等比较大众化并且低廉的材质,通过扎、裱、绘等工艺制成彩灯。这些民间的彩灯材料简单,但其造型结构生动,变化丰富,可做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这些简单的形象深入百姓的生活中,成为他们精神娱乐的一部分。
早期自贡民间也使用传统的材料制作彩灯,并且因为古代人们的光源限制,因此主要用油类的明火作为彩灯光源。建国后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自贡彩灯所用光源都是以电为主,其制作彩灯的材料除了传统的材料外,还增加了钢材、纤维、玻璃、塑料等。不同的材料能带给观赏者不同的视觉效果,一定的彩灯材质构成的灯组艺术品,具有一定的可感的外形,并显示了生活与主题情感的表现美,不同材料的表达也是艺术家审美从物化到具体艺术的前提。不同材质都有自身的自然美感或者美的形象,这些都有着使彩灯灯组有一定的美感的效能。
在现代的自贡灯会中,与其他地方与众不同的便是瓷器灯。瓷器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平时生活中用到的普通的瓷餐具为原料,根据传统手工捆扎技艺扎制而成的大型彩灯。比如《龙风呈祥》《二龙戏珠》等,就是成千上万件瓷器扎制而成的,也成为了自贡灯会每年的一大看点,甚至引领了人们对瓷器新的审美趋向。现在的自贡彩灯设计者不仅继承了传统造灯材料多样的特点,同时又大胆创新,巧妙选择不同的材质设计制作一些有特色的灯组,比如用药瓶、光碟、霓虹灯、电灯等制作龙爪,不同的玻璃碎片制作成孔雀的尾巴等。更有设计者回收利用一些废弃材料,利用现代技术做出一套大型灯组故事,其中不乏有表达着不同的以传统民族文化为主的情节,如古典名著中的《红楼梦》《西游记》等。生活中熟悉的各式各样的材料给予创造者们大胆的创新想法,有意识地增强了整个灯会的娱乐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熟悉的材料组成的艺术灯组使其更容易感染人和打动人,让民众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吸引力,最终使这些故事、民间传说或者传统文化习俗构成民众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结语
自贡彩灯是我国彩灯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艺术者都努力地为彩灯投入情感。不同彩灯有着不同的寓意,它代表了人们的内在精神生活形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人们在灯笼上绘制传统的纹样,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情感,而彩灯上用传统绘画所描绘的日常生活情境或传统故事情境,同时成为了人们情感记忆的一部分。当然彩灯并不是节庆中唯一的艺术形式,除此之外,其他的艺术形式渐渐被融入节庆文化中,成为了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人们通过不同的节日艺术文化,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原文网址,转载请注明出处://www.didiaoya.com/smcd/1029.html
文章关键词:自贡彩灯
上一篇:九曲黄河灯会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自贡灯会走出国门到名扬天下的关键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