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尚美彩灯

Chinese lantern for foreigners自贡尚美彩灯自贡尚美彩灯尚美彩灯公司
您的位置:尚美彩灯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彩灯历史及文化 >>> 客家人的元宵花灯与“响丁”习俗

客家人的元宵花灯与“响丁”习俗

客家人的元宵花灯与“响丁”习俗

在兴宁和忠信的客家民众心目中,过年的重点是正月初七至十九十余天内各村落祠堂内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和绚丽的烟花,而最吸引眼球的则是围绕“吊灯”展开的一系列仪式。兴宁的元宵赏灯,从每年的正月初七直延续至正月十九,加上“暖灯”,共历时十余天。在这段时间里,天天都有不同宗祠的赏花灯活动,而初十至十四最盛,异彩纷呈、高潮迭起。

兴宁客家的“响丁”习俗,从正月初七开始到正月十九,主要集中在正月初十至十四这几天。“响丁”的时间亦因姓氏、村落的不同而不同。

兴宁的“响丁”,比任何一个节日都隆重!在外的游子没时间回来吃年夜饭,却也会千方百计赶回老家过“赏灯节”。从民俗活动的最终目标来看“吊灯”是将客家花灯悬挂在宗祠上厅正梁下方的过程,但这个看似简单的仪式却包含多个环节。人们把对自然的认识和情感寄托在仪式的过程中,给仪式赋予特别的含义,以表达人们的某种“需求”或实现自己的愿望。人们通过仪式表达情感而使心理寄托得到“满足”,使仪式表现出一定的社会价值。兴宁与忠信客家的“吊灯”习俗大体相同,都包括选灯定位、迎灯、上灯、暖灯和化灯等环节。选灯与定位属于前期工作,一般在年前就要安排好;兴宁客家人将迎灯和上灯放在同一天举行;暖灯环节随着花灯内部使用电灯照明而趋于简化;某些姓氏的宗祠将化灯视为与上灯一样重要的环节。

“响丁”的仪式环节有四个环节。

(一)预先花灯。选花灯的环节一般是由灯主向区域内制作花灯的艺人提前预订花灯的尺寸、样式等,这与灯主的社会声望和经济实力有关。很多在外经商的乡贤认为一辈子就两三次添丁“上灯”的机会,需要隆重操办,因而会让花灯艺人制作精美和富有特色的花灯。

粤东北客家人一般会在除夕那天,到祖祠打扫卫生和祭祀祖先,放灯绳就是为正月初七以后的“吊灯”仪式做准备,让灯主为自己要在祖厅内升起的花灯定好位置。大的宗祠每年都有多个新丁出生,因此花灯在祖祠上厅的定位就成了一种需要竟争的资源。客家宗祠内摆放祖宗牌位的神龛前常年会摆放几张八仙桌,上面放置香炉和祭祀用品以供奉祖先。这个位置往往也是正对上厅正梁的地方。客家人认为这是最神圣的地方,悬挂在此的花灯自然也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每年的灯主需要集体商量,通常是出资最多的灯主才能将灯绳挂在祠堂上厅正梁的下方,而且需要悬挂最大最具特色的花灯。客家人敬祖穆宗的家风,借助“响丁”活动中对祖先的祭拜,充分体现在“上灯”仪式的各个环节中。请花灯前需要由龙狮队到祖宗牌位前请安,对福德伯公和五方龙神分别祭拜后才能出发迎请花灯。

客家花灯响丁习俗

(二)迎请花灯。迎请花灯需要集体行动,一般由族内长辈组织指挥年轻人,在锣鼓队和金狮队的引领下,在祠堂内拜过祖先、福德伯公、五方龙神、井神之后,以宗族堂号的锦旗打头阵,依次是彩旗方阵、抬扛缠绕鞭炮的竹竿方阵、妇女儿童随行方阵,整个队伍至少200人,大的宗族可达上千人。从出发前往花灯制作师傅处迎请花灯,到将花灯郑重地请回祠堂,一般需要耗费一个小时。有些花灯艺人虽然就住在祖祠附近,迎请队伍也得绕到圩镇上,目的是让周边群众看到灯主操办“吊灯”活动的经济实力。在整个迎请花灯的过程中,锣鼓声夹杂着持续不断的鞭炮声,让笼罩在鞭炮烟雾中的花灯更添几分仪式的神秘感。

每个姓氏的祠堂一般都有固定的“响丁”日期,根据先祖确定的日子提前“接花灯”。“接花灯”是“响丁”的前奏和铺垫,有一种浓浓的热闹气氛。宗祠的负责人会召集全村的男女老少,拿出大量的鞭炮系在准备好的竹篱上,让村民扛着(以前只准男性扛,如今男女均可,但大多数还是男性),然后请来舞狮舞龙、敲锣打鼓的人一起出发去“请花灯”。

花灯的框架由竹子和竹篾扎成,框架上用彩色纸糊好,花灯上框扎的白色花朵代表男孩,而红花则代表女孩。花灯的六个面上贴有剪纸的男孩,还有“天女散花”“观音送子”“五子登科”“状元游街”“桃园结义”等有历史故事的画面。“请花灯”实际上是为“响丁”造势,因为“响丁”要请客,呼朋唤友,远距离的亲戚肯定会提前到来。为让亲朋及周边的人们知道本屋添了多少个新丁,因此创造了“请花灯”的仪式,既让亲朋饱眼福“赏灯”,又向周边的人宣示添了新丁的喜悦。

“新丁”是指前一年出生的男孩。前一年最先出生的男孩,则为“丁首”,第二个则为“次丁首”。如果一个村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新丁则由“丁首”与“次丁首”的家庭代表扛花灯;如果村里只有一个“新丁”或者没有,则由该村德高望重者替之,村民统称他们为“灯主”。花灯一般都是事先选购妥当,存放在镇上一个门面较气派的店铺里。当“请花灯”的队伍来到存放花灯的地方时,由村里德高望重者说四句吉祥话然后鞭炮齐鸣。在热闹的鞭炮与锣鼓声中,村里的新丁代表扛起崭新的花灯,往村里走。

从花灯存放的店铺至入村道路上,花灯经过的人家都会在门前燃放鞭炮,称为“迎丁”。因此,每逢“请花灯”之后,整条道路上都会落满厚屑。当把花灯“请”回村里由接灯人接过花灯时,顿时鸣鼓击锣点燃纸炮,制造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人跃狮舞,彩旗飘,队伍在浓烟弥漫的人群中拐弯回程,沿途有许多群众驻足观看。接灯队伍到达祖屋时,丁首及其他丁户代表喜迎而上,守候在门前的群众各自点燃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纸炮,随狮队、花灯进入上厅,在灯前转一圈后,快步进入厨房灶前,寓意着把吉利带进家。花灯平放在四合一的大八仙桌上,狮队绕灯圈后,跨出大门参拜井神,并在禾坪上表演,此时便会招来众多群众。人们把花灯适当装扮,在灯内下方中心点放置一块用红绸裹着、用红绳扎紧、写上“百子千孙”的“金砖”。

上灯之前,灯主先在花灯里面系上柏叶、红毛巾、彩带、百仔芋头大葱和大蒜等,寄寓新丁聪明好学、多子多福;再把预先备好的灯联贴在花灯灯盖上,其内容大多是些吉祥如意、添丁发财及祝福之类;最后把花灯内的灯盏点亮,祈盼人丁兴旺。

客家花灯响丁习俗

(三)祠堂上灯。将花灯请到祠堂之后,灯主会在花灯的灯身底部挂上芋仔、葱蒜和芹菜等物件,寓意整个家族人丁像茅仔那样兴旺,祝福新丁能够聪明勤快。族内长者中专门负责祭祖活动的司仪,带领灯主向祖先禀报新丁的情况并向祖先行三鞠九拜之礼,然后将新丁的名字写在红榜上张贴于祠堂墙壁并写入族谱。灯主点亮花灯之后,拉动绑在花灯顶部的灯绳,将花灯高挂在祠堂上厅祖宗神龛之前,让祖宗共享繁衍的喜悦。之后,灯主出资举办盛大的灯酒,有的直接在祠堂内摆放桌凳,请“流动酒席”烹制饭菜,招待参加“上灯”仪式的亲友;有的则直接在圩镇的餐馆预订数十桌酒席,宴请前去捧场的亲戚朋友。

当准备工作就绪,狮队表演完毕后,全屋群众簇拥在上中下厅。灯主摆好三牲贡品,灯主妻子或母亲抱着新丁全家一起拜祖;尔后,用灯绳绑好花灯后,主持升灯的丁首会放开嗓门要大家静下来,接着讲几句怀旧颂祖和庆贺节日的佳话,面向祖牌,指着祖牌两边的对联念道:“忠孝留芳千千世,诗书传家万万年。”紧接着大声地唱一句“高升”,花灯伴随众人的目光和笑声冉冉升起,稳稳地悬挂在祖堂的横梁上。每家每户都有很多亲戚朋友来做客,并且有众多舞狮舞龙的到该村庆贺。

为了招待亲朋好友,丁首家里会做一桌非常丰盛的“客家午宴”。到了“响丁”的晚上,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到祠堂,向祖宗上香祭拜。上完香,大伙都来到围龙屋前的禾坪上,一起燃放各种烟花爆竹、升放孔明灯,现在很多村还会请来戏班唱山歌、演小品、骑木马等。这些烟火活动过后,全村人会再次聚到祠堂,正式举行“响丁酒宴”。酒宴上饮的酒是由新丁户送来的,此外还有一些糕点果品或自制的腊味。按习惯,酒壶嘴上,插上花的叫“花祢酒”。酒友们乘酒兴猜码行令,划拳歌唱,为“响了”助兴,直到深夜才尽兴而归。

在笔者连续三年参加的21个宗祠内举行的“赏灯”活动中,有13次是在宗族祠堂内举行聚餐活动的,有8次是在临近圩镇的餐馆举办宴席的。

用餐时宾客谈论最多的话题是花灯的特色和整个“上灯”仪式耗费的资金,其标准是给花灯艺人的红包金额和燃放的鞭炮、烟花数量。这些自然离不开灯主雄厚的经济实力,而那些平素很少在村庄露面、只有“上灯”时才回到村里的乡贤也乐意在这种人气最旺的场合展示自己的财力和慷慨的气度。

(四)暖灯化灯。在暖灯仪式之前,村里的小孩子会提前聚集在祠堂里等待,随着灯主把花灯徐徐放下,他们便急忙争抢花灯上他们早已心仪的小饰物,有小镜子、漂亮纹样、彩带等。妇女们有时也会和孩子们一起抢,多半是没有生娃或生了几个女娃没男娃的妇女,她们抢百仔芋头、柏叶等,有时不注意,灯主家的灯绳也会被抢了去。在放灯时,灯主有意让花灯时起时落,使争抢场面更加热闹;随后,灯主便把被孩子们拆散的花灯碎片与吉祥草堆在一起,由宗族中子孙满堂、福德深厚的老人点火烧掉。在燃烧前,灯主要准备“传丁火”,所用的竹把是事先特制的,年前由家人把竹子砸破浸泡、晾干,裁成两米左右,在竹子中间圈一圈红纸系上柏叶。当吉祥草和花灯碎片燃烧时,灯主就在燃烧声和鞭炮声中把竹把点燃,然后传回家中,寓意丁火分化和世代相传,极具中原文化的情怀。

“响丁”过后,有些宗祠还有一次“暖灯”活动,即将花灯用火烧去,清除祖堂中的摆设。人们不喜欢用不吉利的“火烧”字眼,改称其为“暖灯”。这个仪式比较简单,主持人烧过香烛冥帛,谢过列祖列宗及各路神仙后,把悬挂在中堂的花灯放下,把花灯上好看的剪纸图案取下送给新丁户的新丁们作玩具留念,剩下的花灯上的竹框竹架抬到祖屋门口的禾坪上用火暖化了。暖灯结束就表示春节过完了,年轻人出外做工赚钱养家,留在村里的则准备下田春耕劳作。

暖灯是由灯主往花灯的灯盏里添加灯油,以使花灯在化灯之夜通明。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花灯工艺的改进,如今这个环节大都省略,有些宗祠甚至直接将花灯保留到下一年。然后在上灯之前先举行上一年花灯的化灯程序。传统化灯的程序包括祭祖、抢灯和烧灯的环节,最高潮的部分是大家争抢花灯饰物的活动,灯主点燃被众人抢剩的花灯骨架及部分装饰的花纸时,要用缠绕红纸并系上柏叶的竹把“传丁火”,较为直观地体现了客家花灯文化核心的非遗价值。



原文网址,转载请注明出处://www.didiaoya.com/smcd/913.html
文章关键词:元宵花灯
上一篇:客家人赏花灯的仪式与功能
下一篇:辽金时代北方的彩灯发展史
尚美彩灯精彩案例:

请点击查看更多彩灯、灯会的精彩视频
相关内容:
订购花灯
Home page
To top
Go back
Baidu
map